神经内科王玉霞:病人相信我,我就要负责到底

2018-01-09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从医至今,我对病人都是很同情的,因为病人来了以后相信我,我就要负责到底。给病人看好了,我就很开心。”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特需专家王玉霞(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神经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包括脑血管病、头痛头晕、老年病等。从医40多年,她对病人依旧有一种天生的、强烈的恻隐之心,见不得病人受苦。

  敬业:用真诚的心,去善待痛苦中的病人

  每周二、五是王玉霞来蓝十字脑科出门诊的时间,这两天,门诊总是比以往要忙碌许多。“很多病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甚至凌晨4、5点在门诊等候,就是为了看王玉霞的号。”门诊部主任罗佳告诉笔者。“王玉霞一天限号60个,常常还是有很多患者排不上号。”

  慕名而来的病人排队候诊

  “但所有患者,只要想加号,哪怕再累、再辛苦,王玉霞都会同意。多的时候她一天看80、90人。”在罗佳看来,看完一天门诊,即使已经累得不行了,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加号。“有好几次,她都洗好手准备下班了,有患者拿着片子过来,‘我报告出来了,您再给我看一下?’她便又返回诊室,耐心地给病人看,一看又是半个小时。”

  5月23日,罗佳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看了一天的门诊,一刻都没有停歇,王玉霞累惨了......“那天如往常一样,病人特别多,她忙到7点多,回家在地铁上累睡着了。”罗佳至今印象深刻。“她住在静安寺,每次来出诊,要花费一个多小时,但她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到,赶在出门诊前去病房看看门诊收过的病人,门诊结束后再去一次,雷打不动。”

  罗佳朋友圈截图
 

  乐业:只有不好的医生,没有不好的患者

  脑部疾病有其发展性,有一个专业术语叫“进行性加重”,比如说脑梗,刚开始病情是轻的,治疗后慢慢加重,最后才会慢慢变好。然而这通常不被患者及家属所理解。

  不久前,有一位脑梗病人,开始接受王玉霞治疗时病情加重,之后才逐渐好转。家属最初不理解,觉得她不好,发消息骂她,“‘骗子、庸医.....’各种难听的话都说了。”罗佳为此愤愤不平,“她也不理会,一直尽心治疗,后来病人好转了,家属发来了道歉消息......”

  “如果病人对我有意见,我都虚心接受,因为他相信你才来看的,不要有埋怨。‘我对你这么好,病人还不理解’,这我都理解,生病已经很痛苦了,如果反过来还受到责备,不更痛苦吗?”王玉霞总是格外理解、同情病人,她始终认为,只有不好的医生,没有不好的患者,医生要理解病人,对病人要像亲人一样。“我这么多病人看下来,他们都是很好的。有些病人时间长了,就真的像自己亲人、家人一样了,这是我多年从医的心得。”

  专业:像福尔摩斯一样,找到完美的真相

  神经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疾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再加上病人的个体差异,使神经内科比其他科室更有挑战。有人把神经内科医生比作福尔摩斯,“病因如何,传播方式如何,不同时期表现如何......”一直在推理,从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根源、找规律,找到完美的真相。

  王玉霞曾接诊过一位患者:四肢无力、麻木,被诊断为感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最后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她一看,当即判断不是感冒。最后诊断出来是格林巴利,及时给病人气管切开后上呼吸机,坚持药物治疗后,病人完全正常了。“很多的病症千丝万缕,有效治疗的前提就是诊断明确,剔除相似点找到关键不同点。”

  病人赞:王玉霞看病细心、耐心、亲切

  痉挛性截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脑出血、三叉神经痛、躯体化障碍、自体免疫性脑炎、贝尔面瘫、小脑共济失调、多系统萎缩.....王玉霞接诊过的病人可谓五花八门。

  不久前,王玉霞还接诊了一位线粒体脑肌病患者,10来岁的小男孩,肢体无力、抽搐或阵发性头痛,现在住在3B病区。“神经科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这种病你们一定没有听说过吧!”

  经验使她能通过患者的简单病史判断出大概病情,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让她从不懈怠。每天,王玉霞都会回答患者成百上千的问题,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患者解释病情。“王玉霞看病有一个特点,问得细,喜欢一开始和我们聊家常拉近距离,并且总是会安慰我们,‘没什么事,没什么特别的,不要担心,我会帮助你’,让我们宽心。”一位病人如是说。

  仁心:“医生对病人首先要有同情心”

  一位脑梗死患者家属给王玉霞送了10000块的红包,钱用报纸包着,厚厚的一沓,趁着她不注意时偷偷放到诊室抽屉就走了,那是2年多前,笔者第一次见到王玉霞,家属是帮父亲送的,当时老人脑梗偏瘫,在外面看了很多地方都看不好,王玉霞帮忙看好了,能走路了,十分感激。后来相隔不到两星期,又有一位患者给她送了3000块红包......隔三差五总有病人送红包、送礼,都被她毫不犹豫的退了回去或者转存到他们的住院费里。这些,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


  退回10000块的红包

  “病人感激我,给我送红包、送礼,心意我领了。”王玉霞认为,医生对病人首先要有同情心,“没有同情心,怎么看病?”她同情患者,从不收病人红包,遇到家庭困难的病人,经常出钱帮助他们。

  此前,她被邀请到苏州给一位19岁的脑炎病人会诊,家境贫困,她不仅会诊费分文未收,还给了他们钱。今年9月,福鼎学院“好院长”郑元齐治疗费紧缺,当时她虽然在日本探亲,特地委托罗佳捐了1000元......

  她不给病人过度检查、治疗,一张8块钱的处方单曾一度被病人传为美谈。“那就是一位普通的头痛患者。”如果没有帮病人把病看好,至今王玉霞仍会从心底觉得对不起病人。“神经科疾病好多都是治疗很难的,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这是我的原则。”

  仁德:她是人民的好医生@王玉霞

  病人的一封感谢:真正的白衣天使

  很多医生忌讳把自己的私人微信、电话留给病人,王玉霞从不。她的微信好友中近一半是病人,随访、答疑、指导用药......病人常常表达感谢,“王医生,真的很感激您,有时间去上海看您。”还有许多病人给予她很高的评价:

  “王玉霞医生医术高。第一次接触很亲切,像妈妈一样,印象深刻。”(河南某患者)

  “态度很好,很仔细,很负责,是真正的白衣天使。我是外地的,有问题咨询也很细心的回答,感觉很温暖!”(上海某患者)

  “我妈妈脑出血,右侧偏瘫,从江西赶来,当时没床位,王医生帮忙安排的,住院期间查房及后面每次复查都很尊重病人,让我妈心里最踏实,是我妈及我认为较好的一个医生。”(江西某患者)

  “她对待病人仔细、认真、耐心,不光有高超的技术,定位正确,还是病人的知心朋友,与病人在交流中像大姐姐一样,感觉很亲近、不害怕,是人民的好医生。”(江苏某患者)

  “王主任态度好,医术高明,特别考虑外地患者,今天稍微说明下就给加号。妈妈现在病情明显好转。非常感谢王主任!”(浙江某患者)

  ......


  病人锦旗致谢“医德、医术双馨”的王玉霞医生

  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谁又不喜欢这样的医者?他们遵从内心,同情病人,同时目标坚定,对病人负责到底。

此文章仅作为临床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使用!

上一篇:连吃“两大刀”!七旬翁卧床不起,来蓝十字后发生了什么……

下一篇:遇车祸却查出胆脂瘤“祸不单行” 看蓝十字如何诠释“因祸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