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根据世界医学知名期刊《柳叶刀》披露的数据统计,脑卒中已成为中国人第一大死亡原因,其中脑梗(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卒中具有“三高”特性——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不及时干预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
脑梗复发 八旬老人不幸偏瘫
“都知道脑梗容易复发,没想到来得那么快……”胡老伯的家人至今心有余悸地回忆道。
80岁的胡老伯一年前曾因脑梗而被紧急送入当地医院,所幸救治及时,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肢体功能恢复了正常。
然而,今年8月初的一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胡老伯清晨起床后,明显感到左侧手脚不听使唤,随着时间的推延,问题越来越严重,左手臂只能勉强抬过肩膀而无法高举,走路踉踉跄跄。
家人赶紧将其送到当地医院,核磁检查后发现,胡老伯右侧大脑半球有新发脑梗塞,两侧额顶颞叶有明显的缺血灶,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明显节段性狭窄。与第一次脑梗相比,这一回胡老伯的病情明显严重得多,因左侧肢体偏瘫他已经无法行走而长时间卧病在床。在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情绪烦躁。
DSA介入治疗后 “天堑变通途”
经亲友推荐,胡老伯慕名来到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神经内科5A病区李振并主任团队为该患者开展了详细的检查,并根据患者病史及病情发展情况,对治疗方案开展了审慎的评估。
在临床上,DSA被称为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其全称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 ,是将常规血管造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端诊疗技术。
李振并主任介绍,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让医生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也能清晰了解,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经行 DSA 检查,胡老伯右侧椎动脉纤细,右侧大脑中动脉 M1 段重度狭窄(约80%-90%),只剩下不到20%的空间,血流明显受阻。李振并主任表示,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它供应大脑外侧面3/4的血液,所以大脑中动脉狭窄后会导致部分区域血流不足而引起相关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偏身运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甚至昏迷。一般情况下,当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需要及时进行支架植入治疗,同时要注意其他危险因素的预防。
▲ 治疗后狭窄明显改善
经过与医院脑血管病病区主任张琪博士团队开展评估会诊,在医院DSA系统的支持下,由张琪博士为胡老伯行右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手术。术中造影观察可见,狭窄明显改善,血流也随即恢复了通畅。
▲ 患者为5A医护团队送上锦旗
术后,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和系统康复锻炼,胡老伯偏瘫的左侧肢体渐渐“苏醒”,从可以自行慢慢起身,到借助外力搀扶短距离走动,再到出院时可以自己行走,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在神经内科5A病区医护团队的悉心照顾下,胡老伯摆脱了疾病束缚。“真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还恢复得这么好,当初选择蓝十字是正确的。” 临出院前夕,胡老伯为病区医护团队送上一面“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锦旗,以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神经血管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病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医院拥有DSA介入手术室、全数字化Hybrid-OR复合手术室,配备了双C臂血管造影系统(DSA)、全数字磁共振3.0T 、高端128排iCT等大型设备,为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现已开设脑血管病专病门诊。脑血管病专科是我院重点培养发展的科室,现有一批脑血管病专家、教授,学科建设在全院名列前茅。主要开展早期脑梗静脉溶栓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脑卒中规范化治疗、脑卒中瘫痪肢体神经功能重建康复治疗、脑出血定向“软通道”微创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在疾病预防、筛查、诊断、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