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痛起来像针刺、像刀割、像电击……一旦被这种病缠上,就是年轻壮汉也扛不住,这就是俗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这种疼痛若形象一点来形容,如同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似的,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下称:共识)指出,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人群患病率为 182 人/10 万,年发病率为 3~5 人/10 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 28~89 岁,70%~80%病例发生在 40 岁以上,高峰年龄在 48~59 岁。但是,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也增加了医疗支出。
▲ 三叉神经痛有“天下第一痛”之称
被疼痛折磨12年 一场意外打乱治疗进程
今年58岁的老刘(化名)是武汉一名矿场工人,从12年前开始,他左侧上下磨牙、耳屏前及眼周针刺样疼痛。呈间歇性,每天数次,常于吃饭、刺激性饮食、劳累时诱发。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开始口服“卡马西平”进行药物治疗,刚开始效果不错,疼痛明显缓解。但是一年后,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增加,范围扩大,严重时他感到左侧前额及颞区针刺样疼痛。
“最严重时候一天24小时没停过,不能睡不能吃,痛得他眼泪直流。”在一边陪床的妻子王女士(化名)心疼地回忆道。无奈只能加大药量,并在原有药物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药,老刘的疼痛才有所改善,但是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后来,在当地一位好友推荐下,他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但是一场意外打乱了他治疗计划。2015年,他在矿场工作时不幸发生意外,被大面积烧伤,好在抢救及时,经过多次植皮手术和输血,老刘捡回一条命。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是三叉神经痛依然没有放过他,还比之前疼得更厉害。因为烧伤,疼痛深深刻在老刘的记忆里,挥之不去,自此他对疼痛更加敏感,因为怕疼,他对手术开始抵触,手术治疗的计划也就搁置了。
今年7月,老刘的病情再次加重,在加大药量后,效果不明显,并且他还出现头晕不适等不良反应。“这回痛得最狠,跟钉子扎进肉里一样!”王女士如此说道。最终,经那位好友推荐,老刘下决心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外科治疗。
▲ 三叉神经痛让患者“痛不欲生”
微血管减压术 告别“天下第一痛”
共识指出,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 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共识指出,微血管减压术的远期预后优于其他外科方法。从适应证方面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Meckel囊球囊压迫术和立体定向伽马刀放射治疗更适用于高龄和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而微血管减压术无明确的年龄限制,更适用于较年轻的患者。
微血管减压术是现代神经外科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仅通过患者耳后发际内4-5cm的切口,于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走行区,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 影像显示,患者双侧三叉神经与周围小血管关系密切(左侧为著)
在办理入院手续后,杨忠旭教授详细了解了老刘的病史资料,并为其申请了三叉神经MRTA平扫+增强等相关检查。结合影像资料,杨忠旭教授指出患者双侧三叉神经与周围小血管关系密切(左侧为著),手术指征明显,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
10月19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杨忠旭教授在医护团队协助下为老刘实施了“微血管减压术”。
▲ 杨忠旭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
术中可见,在三叉神经干前方小脑前下动脉两股分支,分叉处呈襻状骑行压迫三叉神经干起始处。术区有许多微小血管,一旦损伤,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在蔡司显微镜(双荧光)下,杨忠旭教授抽丝剥茧般细致地梳理,在完整保留每一条微细血管前提下,依次分离各段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松解黏连蛛网膜,检查三叉神经背侧小脑上动脉与之接触,取Tefflon涤纶片沿三叉神经前缘垫入神经血管之间,外侧放置速即纱,固定涤纶片,成功将责任血管进行隔离,手术全程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最终顺利完成。
“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能正常吃饭了,真心感谢杨教授!”手术一周后,老刘恢复得不错,与妻子有说有笑,再过几天就能出院了,想到以后的健康生活,老刘原本紧绷的脸终于舒展开来,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注意三叉神经痛治疗误区
杨忠旭教授提醒广大患者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一些误区要注意。
盲目拔牙
由于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疼痛部分及为相似,非常容易混淆,以为是牙痛,觉得拨牙可以缓解疼痛,殊不知却耽误了及时正确的诊治。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在口唇、口角、鼻翼、上腭或口腔黏膜等颜面部位,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因此,早期轻度的三叉神经痛或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常会被误以为是牙痛、偏头痛、鼻窦炎或其它口腔科或五官科疾病,患者甚至盲目地去拔牙,以为可除去病根,其实是大错特错。
胡乱吃药
很多患者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一心只想着缓解疼痛,在没有任何医学依据的前提下,乱吃止痛药。殊不知,有些止痛药会激发三叉神经痛发作,有的会导致肝肾损伤,以及引起过敏等症状。
轻信秘方
很多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由于多年饱受三叉神经疼痛病症的折磨,又经多方治疗无效,正所谓病急乱投医,结果往往误信一些所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祖传秘方”,结果钱没少花,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致使终生遗憾。
不治之症
很多患者在经过多年采用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效而对治愈丧失信心,以为三叉神经痛是不治之症,从此对生活也悲观失望。其实,三叉神经痛并非不治之症,针对病因治疗,可达到治疗目的。
专病专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设三叉神经痛专病门诊
让广大患者更有针对性地看病、治病,避免误诊、误治,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整合资源特开设三叉神经痛专病门诊。该专病门诊汇聚了一大批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在三叉神经痛的检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医院采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诊疗模式,突破学科界限进行综合会诊与治疗。专注于三叉神经痛精准检测、专业诊断、分型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让更多三叉神经痛患者再次绽放灿烂微笑,享受美好生活。
杨忠旭教授提醒,刺激性食物、气候变化、缺乏营养、精神刺激等都可诱发三叉神经痛,特别是气温的变化可以刺激肌肉、血管收缩,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
秋冬交替,天气转凉,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注意头面部的保暖,勿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疲劳熬夜。饮食要清淡、有营养,不吃刺激类食物,忌烟酒。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若出现阵发性牙痛或面部及眼周闪电样疼痛时,要与单纯牙痛相区别,当心是否患了“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