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男子罹患复杂动脉瘤合并血管重度狭窄,席刚明教授团队介入治疗化险为夷

2024-05-10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合并存在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其实并不偶然。虽然颅内动脉瘤与动脉狭窄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近年来被认为具有相同的致病因素(如高血压、吸烟、饮酒、年龄、性别等)。同时,动脉狭窄导致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诱因之一。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或共患病,脑出血与脑缺血风险叠加起来,的确会增加疾病风险,同时增加处理的难度。

  六旬的山东患者赵先生因频繁头晕去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他同时患有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左颈内动脉多发动脉瘤,由于病情棘手,辗转求医未果。最终,经在上海当医生的表叔推荐,他慕名找到擅长血管介入治疗的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最终,席刚明教授团队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顺利行血管开通术+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为他一次性解除动脉堵塞及动脉瘤破裂风险。

▲ 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在为患者手术

  复杂动脉瘤合并血管狭窄,病情棘手

  入院后,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床突段多发动脉瘤,同时左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眼动脉段狭窄,左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席刚明教授指出,从治疗的原则上这两种疾病是相互排斥的,血管狭窄的治疗需要进行单抗甚至双抗的一级卒中预防,也就是抗血小板治疗;而动脉瘤的治疗不能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因为一旦动脉瘤破裂,之前的抗血小板治疗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出血增加,所以治疗便成了一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

  患者病情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同时存在多支脑血管狭窄,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也必然逐渐加重,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势在必行,同时颈内动脉已经出现了重度狭窄近闭塞,因此必须“架桥”,让血流重新供应大脑半球;但是复杂的是,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床突段多发动脉瘤瘤体角度刁钻,形态不规则,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个雷也必须得“拆”。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神经内科4A病区副主任王贵平博士会诊后决定,通过一次介入手术,解决脑血管狭窄的同时处理动脉瘤,将“复杂”的病情“简单”化,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同时避免分期手术带来的一系列创伤。

▲ 颈动脉狭窄合并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床突段多发动脉瘤

  迎难而上,顺利解除危机

  术中,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先对左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处进行开通治疗,在保护伞下经过多次球囊扩张后,顺利释放支架于左颈内动脉起始段至左颈总动脉末段,造影见狭窄明显改善,顺利开通血管。

  接下来,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床突段多发动脉瘤处理极具挑战。由于C5、C6、C7段血管极度迂回曲折,类似“N”形,从C4、C5到C6之间的血管约成45°锐角,从C6至C7之间又是约30°锐角,可谓“山路十八弯”,而导丝又是极软,每向前推进一毫米,都非常艰难。这种介入手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如果支架贴合不好,打开不良,还需要用导丝蠕动“按摩”,让支架重新回到血管壁上。

  术中,席刚明教授、王贵平博士克服血管迂曲困难,经过多次尝试,多次球囊扩张、“按摩”后,最终顺利释放密网支架至左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左颈内动脉床突段、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造影及3D造影见,动脉瘤瘤内造影剂明显滞留,左颈内动脉、左大脑前动脉显影可,载瘤动脉通畅,获得了理想的血管重建。复查造影,左颈总动脉造影见左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左大脑前动脉显影可。CT见支架打开贴壁满意,XperCT未见颅内出血,手术圆满完成,顺利拆除“不定时炸弹”并打通大脑生命线。

▲ 血管极度迂曲,为手术带来挑战

▲ 颈动脉重度狭窄解除,打通大脑生命线

▲ 顺利拆除“不定时炸弹”

  术后,患者顺利苏醒,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头晕症状明显改善。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此文章仅作为临床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使用!

上一篇:频繁意识丧失竟是颅内藏“鸭蛋” 显微外科手术助六旬女患者顺利康复

下一篇:突发剧烈头痛要当心 可能是脑动脉瘤破裂致死致残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