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两句节气歌中不难看出,秋冬季节最为令人忌惮的事情——气温骤降,寒冷、寒冷还是寒冷。
从10月8日起就已经处于寒露时节,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度,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而我国南部及西南地区温度也将逐渐降低。而这些自然现象将预示着寒冷的侵袭,也是人们自身最为脆弱的时候,更是各种感冒与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气温骤降”易引发脑中风
秋冬是小孩和老人最为忌惮的季节,秋冬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较大,而小孩由于较小,自身免疫力比较低,容易患病;而对于老人来讲,身体正逐渐走向衰老,不仅免疫力降低,人体各个器官更是进入退化期,因此更易患病,尤其是患各种脑血管疾病;但其实不仅仅是小孩和老人秋冬易患病,各个年龄段的人在遭受寒冷侵袭时,都容易患病,这也是秋冬季节医院“人满为患”的根由。
就患病的严重程度而言,老年人秋冬季节病发率比较高,而且发病后果也较为严重,尤其是会引发一系列脑血管疾病,其中以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脑中风”最为显著。脑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其发病原因都与血压的骤然波动有关,而秋冬季节又是血压波动的高发期,因此,做好秋冬季节脑中风预防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
秋冬季节为何容易诱发脑中风呢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为了做好秋冬季节脑中风的预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找到秋冬季节容易引发脑中风的诱因,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防患于未然。
● 秋冬温差较大。正是季节交接时,气流气温变化较大,冷暖不定,且日趋寒冷,当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周围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还会使血管中的粥样斑块变得不稳定,从而反射性地引起脑血管痉挛,诱发脑中风的发生。
● 秋冬天气干燥。人体进行各种新陈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从而导致血液粘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同时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最后导致血管堵塞,引发脑中风。
● 秋冬易于肥胖。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们的户外运动时间也因此变的越来越少,而长期不运动,加之饮食不当,更容易导致肥胖、“三高”等问题,进而会诱发脑中风。
● 秋冬旧病复发。具有脑中风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病史)的人群、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中风的患者,在受到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有的疾病复发或加重,从而引发脑中风。
脑中风预防是关键
秋冬脑中风诱发因素大都是可控的,但大家必须注意秋冬防护保暖、日常血压、日常饮食、水分的补给、以及生活规律等问题,具体预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防寒防冻,注意保暖。秋冬季气温偏低,是脑中风高发季节,寒冷刺激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进而可能使高危人群脑血管缺血,甚至脑血管破裂。因此,一定要做好秋冬季的保暖工作,尤其是有患病风险和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更要警惕气温变化带来的脑中风风险。
2.控制血压,控制情绪。保持健康血压,高血压是脑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要经常监测血压,及时降压,消除潜在危险。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解,注意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避免过度紧张,情绪大起大落,以免血压过度波动,引发脑中风。
3.合理膳食,适量饮水。注意营养的补充,但不能过于肥胖,肥胖会引起高血压,增加脑中风的发病率,因此要三餐定时、定量,八分饱;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同时要适量饮水,早晚各一杯水,以补充夜晚水分的流失,每天饮用水量需保证在1200毫升左右。
4.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保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同时要适当的参加体育运动,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降低“三高”,增强心肺功能,减肥瘦身,改善情绪,可有效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中风120”让你快速识别脑中风!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以美国FAST(面Face, 臂Arm, 语言Speech, 时间Time)中风宣教为基础,结合汉语特点,提出了适合中国人群进行中风快速识别的宣传口号——“中风120”。
• “1”代表“:看“1”张脸,脸上是否会出现不对称、口角歪斜的表现;
• “2”代表“:查“2”只胳膊,同时平行举起两只胳膊,是否会出现单侧无力;
• “0”代表“:(聆)听语言,是否会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只要有其中一项表现,就应赶快拨打120,尽快赶至具备中风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脑中风一旦发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治疗要及时,必须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