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还在朋友圈晒着“温暖如春”的岁月静好,周六就要面对逼近冰点的严寒——“过山车”式的温差剧变在本周上演,对于心脑血管病人群来说,这是关乎生命的考验!
连绵阴雨中 0℃冰点要来了
秋去冬来,过去,大家已比较习惯那种渐进式降温,冷空气来一波,降点温,冷空气走了,回暖一下,再等下一波冷空气再来……
但这回,情况却有点“妖”!上海气象局在周初预报,受低压槽和冷空气影响,本周上海持续降水、降温和大风过程,特别是下半周到周末,影响上海的冷空气势力较强,降温明显,周六的最低气温逼近冰点。
从20℃到0℃,在其他城市需要多久不好说,在上海,仅需5天!多一天太多!少一天太少!5天,就5天!这样的天气不是降温!而是速冻!
气温“过山车”真“要命”
每当天气寒冷时,心脑血管疾病会处于高发时期。室内因为有空调暖气温暖如春,而室外则天寒地冻,室内外温差很大,当人体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非常容易出现血管的热胀冷缩效应,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中国江苏网年初报道,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天气温差大,连云港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诊的昏倒病患增多,每天都有近5人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而昏倒或猝死。
烟台晚报此前也报道,由于冷空气突然来袭,港城大风降雪,气温大幅下降,给市民出行和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威胁。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仅一天半左右时间,该地120共出诊360余次,增加11.5%,心脑血管急症居首位,占总出诊数量的25%
脑血管病高发与降温有密切关系
脑血管病(cerebralvascular diseases),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颅内血管畸形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大家常俗称的“中风”,即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有研究表明,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在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当气温稳定在11-21℃时,脑卒中发病率相对比较稳定,而气温降至1-11℃时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根据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气温每降1℃,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增加2.1%。我国气象医学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季节天气变化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心脑血管病猝死高峰的月份。
天气变化为什么会影响脑卒中呢?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李振并主任是这样解释的:首先,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血管收缩变窄,从而影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影响血压。当有这种变化超出人体的代偿能力时,就可能导致俗称的“中风”,即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因为骤冷,血压会突然升高,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被“引爆”,发生脑出血,即出血性卒中。
另外,气温变化还可能影响血液成分,比如说血液粘稠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因子均受到天气的影响,这些因素均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警报拉响 专家支招预防方法
超强冷空气的警报已经拉响,对于脑血管病易发人群来讲,漫长的冬季刚刚到来,严酷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为此,李振并主任给出了“干货满满”的脑血管病预防建议:
1.注意多保暖: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尤其对于有病史的人来说,要十分注意保暖。
2.晨练有讲究:不少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但在寒冷的天气,早锻炼却有诸多讲究,如:不宜过早、不宜空腹、不宜激烈等等,否则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进补应适度: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4.心态要平和: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在冬季,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发生脑卒中要牢记“120”
一旦脑卒中发生,时间就是生命。李振并主任提醒,缺血性脑卒中有救治“黄金时间窗”,一旦发生,4.5小时以内是黄金抢救时间。脑血管一旦堵塞,较佳治疗方法是尽早开通堵塞血管,发病4.5小时内静脉溶解血栓药物开通脑血管可以使缺血濒临坏死的脑组织得到救治,这样才能降低脑部损伤和致残程度。
超过4.5小时,脑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死亡,每拖延1小时,死亡率和致残率会上升20%。
大部分的中风可以通过急救挽救生命,减少残疾几率和严重程度,前提是做到:一是快速判断是否中风了,二是尽快拨打120,第一时间到达有急救条件的医院。
要快速判别中风与否,有简单形象的方法,那就是牢记“中风120”:
•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往专业医院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