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觉“挤眉弄眼”、“龇牙咧嘴”等奇怪表情,或是患上面肌痉挛!

2021-07-08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生活中,一些人偶尔会有“挤眉弄眼”、“龇牙咧嘴”等奇怪表情,而当事人却并非刻意为之。然而,当他总是不自觉地、频繁地“做”这种表情时,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面肌痉挛,应及时就医检查。

  面肌痉挛(Facial Spasm,F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缓慢进展的周围神经疾病。由于其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为特点,多局限于单侧,故又称为半面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该疾病好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 面肌痉挛患者往往表情怪异

  面肌痉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主要为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抽搐。“这就是为什么面肌痉挛患者在疾病发作时,会不自主表现出‘挤眉弄眼’、‘龇牙咧嘴’等怪异表情。”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沈建康教授表示。

  疾病缓慢进展 症状持续加重

  根据发病顺序不同,面肌痉挛可分为典型面肌痉挛和非典型面肌痉挛两种。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而非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从下部面肌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最后累及眼睑及额肌。临床上非典型面肌痉挛较少,绝大多数都是典型面肌痉挛。需要注意的是,该疾病可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鸣或耳内搏动样杂音。

  沈教授以典型面肌痉挛为例进一步解析道,发病初期,多表现为单侧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即“眼角跳动”。随病情进展,逐渐缓慢扩散至同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甚至可累及同侧颈阔肌,其中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

  疾病发作时,抽搐程度轻重不等,短则数秒,长的可达十余分钟,发作有间歇期。发病初期,抽搐较轻,间歇期较长;随着疾病加重,间歇期会逐渐缩短。当患者疲倦、情绪激动、紧张、面部运动(如用力闭眼、鼓腮等)时,抽搐程度会加剧,一般入睡后会停止发作。

  发病六年 面肌痉挛让她“羞于见人”

  年过五旬的范阿姨(化名)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周和嘴角不自主抽搐,由于起初抽搐程度不严重,她以为是工作疲劳所致,并未加以重视。不久,范阿姨发现自己在情绪激动紧张和吃饭时,左侧眼周和嘴角的抽搐会频繁出现,且每次发作要持续2-3分钟左右。范阿姨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面肌痉挛,并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除了坚持服药,发病期间,范阿姨还曾尝试过针灸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些年来,患者面肌痉挛发作间歇期越来越短,还出现嘴角左歪、左侧眼裂减小等症状加重表现。“发作起来挤眉弄眼、口鼻左歪,夸张怪异的表情总能吸引大家异样的目光。因为羞于见人,后来她干脆躲在家里不肯外出,还常常长吁短叹,情绪十分沮丧低落。”范阿姨的家人表示。在亲友的推荐下,范阿姨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方案。

  微血管减压手术后不再“抽搐”

  根据《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目前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和微血管减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是由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注:少部分可由肿瘤、炎症或面神经炎等引起),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的压迫,是目前有望从病因治疗好面肌痉挛的方法。

▲ 患者左侧面神经根与小血管关系密切

  患者范阿姨入院后,面神经MRTA平扫+增强检查显示,患者左侧面神经颅内段根部与周围小血管关系密切。沈建康教授团队对患者病情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充分评估后认为,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已影响日常生活,有手术指征,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在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风险后,沈教授团队为患者开展了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

▲ 沈建康教授为患者进行手术

  借助蔡司显微镜(双荧光),沈建康教授仔细探查患者面神经颅内段Ⅰ~Ⅳ区,见椎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与左侧面神经神经出脑干起始处接触密切。沈教授小心翼翼地将面神经与责任血管分离,并填入特殊材质的垫片。整台手术历时三个多小时,顺利完成。

  经过半个多月的住院恢复,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查体各项指标良好。住院期间左侧面部未再抽搐,已于近期顺利出院。

  沈建康教授提醒,面肌痉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还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长期被疾病困扰,会使患者心烦、焦虑,久而久之可能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社会交往及家庭和谐。面肌痉挛几乎无法自愈,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伴随终身。因此建议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注意!不自主的眼皮跳动、嘴角抽搐、挤眉弄眼等症状渐进性加重,担心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