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3A神经内一科主任周君表示,“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超重肥胖造成了大量健康风险,更是脑卒中(俗称“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临床观察,约有50~7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是威胁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要预防脑卒中发生,首先要了解其危险因素。周君主任介绍,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代谢综合征、超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都是可控制、干预的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通过BMI来定义肥胖,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为亚洲人定义的标准,BMI<18.5kg/㎡)为消瘦;BMI=18.5-22.9kg/㎡)为正常;BMI=23.0-27.4kg/㎡)为超重;BMI≥27.5kg/㎡)为肥胖。
周君主任进一步讲解道,超重/肥胖之所以是发生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增加,从而间接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2.超重/肥胖导致脂肪组织增加,经过体内一系列转换,最终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超重/肥胖可引起慢性炎症,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加速脑卒中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超重/肥胖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可能受到体型、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尤其是腹型肥胖患者(俗称“将军肚”),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并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健康。
▲ 腹型肥胖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
问: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做好体重管理呢?
周君主任结合《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指出,超重和肥胖者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也可减少脑卒中风险。对于超重肥胖人群来说,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管住嘴,迈开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减重
尽量使体重指数BMI保持在20~24为宜。
2.控制血脂
总胆固醇要控制在5.2mmol/L以下,甘油三酯控制在1.7mmol/L以下,血脂异常者建议每三到六个月复查一次。
3.控制血压
对于成年人而言,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理想状态要降至130/80mmHg左右为佳。既往高血压病史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4.控制血糖
理想状态下,空腹血糖要控制在3.9-61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3.9-80mmol/L。
5.适量运动
合理的运动训练,如肌力训练、平衡/协调训练、步行训练、功能性活动训练等,能有效改善肥胖症状及患者的平衡性、灵活性及肌力。
6.控制饮食,戒烟限酒
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保证营养均衡。此外,吸烟和饮酒会引起血管状态的应激改变,诱发心跳加快和血压上升,加重动脉硬化,应严格限制。
周君主任提醒,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超重肥胖人群还应积极开展定期体检,排查是否存在尚无症状的病灶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一旦无明显诱因出现单侧肢体乏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患上脑卒中的可能性,应立即拨打“120”急救,尽快送至具备脑卒中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