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61~70岁高发。
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可见帕金森病防控形势及其严峻,其中大部分人对疾病认识不足。
老人帕金森是如何引起的?
目前,老年人帕金森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毒物、感染等诸多因素有关。帕金森病与老化有特殊的相互关系,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据估计40岁为0.35%,至60岁为1%,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7%。
人到中年以后,对环境毒素易感的个体,在接触毒素后,因其解毒功能障碍,出现亚临床的黑质损害。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不断死亡变性,造成机体平衡被打破,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
尤其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防控形势严峻,发病趋于年轻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目前,帕金森病患者正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已占总人数的10%。
老人帕金森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静止性震颤:
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手部静止性震颤在行走时加重。典型的表现是频率为4~6Hz的“搓丸样”震颤。
2.肌强直:
活动患者的肢体、颈部或躯干时可觉察到有明显的阻力,这种阻力的增加呈现各方向均匀一致的特点,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为“铅管样强直”。患者合并有肢体震颤时,可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转动齿轮,故称“齿轮样强直”。
3.动作迟缓:
起动困难,主动运动丧失,行走的速度变慢,常曳行,手臂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步距变小。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瞬目减少称为面具脸(maskedface)。说话声音单调低沉、吐字欠清。写字可变慢变小,称为“小写征”。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细动作可变的笨拙、不灵活。
4.姿势步态障碍:
姿势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患者不易维持身体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行走时常常会越走越快,不易至步,称为慌张步态。
5.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震颤和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外,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疲劳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患者常感觉身体疲乏无力、睡眠差、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等。
警惕老人帕金森“开关效应”
帕金森开关现象是部分病人服用多巴胺类药物后,后期出现的症状波动,药物发生作用时能够恢复到正常人的功能状态,药效过后,又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如患者突然出现肌僵直,震颤、运动不能,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后缓解,此时病人可活动如平常或出现多动。一日中,可反复迅速交替出现多次。这种变化速度可以非常快,并且是不可预测的。病人形容病情的变化就象是电源的开、关一样,所以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开关效应”。
上一篇:帕金森怎么治疗效果好?
下一篇:帕金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