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对疼痛能忍则忍。但有一种疼痛,号称“天下第一痛”,让人“忍无可忍”,它就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该病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群,70%~80%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
三叉神经痛究竟是怎样一种“痛”?《南方日报》今年7月12日就报道了一位患者蒋婆婆(化名)的遭遇。“疼的时候就像刀子在脸上、在耳朵里剐哟。”蒋婆婆用方言向医生倾诉道,2年前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她突发性出现右侧颜面部剧痛,“痛起来有时持续几秒,经常会持续半个小时,有时候甚至持续几个小时,每天都会发作,说话、洗脸、吃饭、喝水时突然就疼起来了。”蒋婆婆此后去多地求医,吃了药,做了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手术,疼痛依然反反复复,让她苦不堪言。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杨忠旭博士表示,三叉神经痛,是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为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认为是动静脉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导致其出现功能障碍。
临床上,三叉神经痛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口周,如上下唇部、胡须处;口腔内,如舌的前半部、牙龈、臼齿处;鼻周,如鼻翼、鼻唇沟;脸颊部,如上颌区、下颌区、耳前区;前额部等。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患者脸部(通常为单侧)可出现突然的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该病具有毫无征兆、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较长者还可能伴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患。“微风拂面时,或轻轻触碰一根胡须,都有可能引发剧痛。随着病程进展,发作频次进一步增加,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甚至痛不欲生。”杨忠旭博士讲到。
近期,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收治了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该女性患者58岁,2022年3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右侧面部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疼痛。在外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后,她先后进行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以及三叉神经半月结热凝术治疗,症状一度得到控制,但病情很快出现反复,且发作频次和疼痛程度逐渐增加。
▲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犹如被“电击”
杨忠旭博士指出,三叉神经痛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根据《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药物治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早期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控制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应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囊甘油注射、伽玛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具体采取哪种手术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年龄等综合因素审慎评估。微血管减压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他方法可在一段时间内减轻患者疼痛,各有优缺点,但复发率相对较高。共识指出,微血管减压术的远期预后优于其他外科方法。
杨忠旭博士进一步讲解道,借助先进的设备,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现代神经外科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在高倍显微镜下找出压迫神经的血管,即医学上称的责任血管,然后用生物材料(Teflon棉)把血管和神经隔开,使血管不再压迫神经根,可以说是从根源上解除疼痛,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便立即消失了。
▲ 杨忠旭教授进行微血管减压术
当然,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情复杂程度及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平密切相关。共识中就特别提到,超过50%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多根血管压迫或者多个部位压迫,术中强调全程探查避免责任血管遗漏,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杨博士提醒,罹患三叉神经痛后,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避免诱发因素外,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秋季天气转凉,谨防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