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坚守 为生命护航 | 她们用“医者仁心”践行白衣天使的诺言

2018-10-11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滴滴滴、嘟嘟嘟……”神经外科ICU病房忙碌而单调,各种医疗仪器轻微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身着深绿色工作服的护士们穿梭在各种仪器和危重病人之间,沉静的气氛中透着紧张。一排排患者躺在床上,身上插着密密麻麻的导管,病床边摆放着各种医疗设备,一个微小的挪动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这里,医护人员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等待每一天的东方破晓,守候每一次的暗夜来临。正是这份坚守,创造了众多生命奇迹。

ICU,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是指对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较大限度的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重症监护室(Ins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这些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医护人员在紧张忙碌中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李鲁萍,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熟练掌握专科操作技术(气管插管、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硬膜外和腰穿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心功能多普勒检查、心电图操作等),尤其在运用电子支气管内窥镜控制肺部感染等方面得心应手、炉火纯青。对心、肺、脑各种疑难病人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加近万次的重危患者的抢救。此外蓝十字ICU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将传统的针灸、头皮针、中药等运用于ICU的强化救治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救回了很多脑干出血、脑梗、肺部感染、气管切开、上着呼吸机的患者,还成功促醒多名植物人状态患者。

  美国Nicolet床旁监护系统、日本光电中心监护仪、美国纽邦高档呼吸机、德国贝朗高清神经内窥镜系统、日本宾得纤维支气管内窥镜……蓝十字脑科神经外科ICU,所有设备几乎都来自进口。李鲁萍主任带领ICU团队就是运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医疗技术结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与死神博弈,与生命赛跑,把众多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神经外科ICU先后荣获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颁发的“优秀科室”、及医院颁发的“先进集体”称号。

优质护理,为生命保驾护航

  “这里救治的都是重症患者,可以说是全院最难最重的,并且有各种并发症,多重耐药菌,生命体征不稳定,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ICU团队要时刻关注着病房内的每一位患者的心电监护数据、呼吸机的情况,不放过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通过监护仪器捕捉细微的变化,一经发觉及时抢救处理,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

▲ICU护士在病房里录入患者信息,密切关注病人情况

  神经外科ICU病房限制家属陪护,主要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救治环境。因此,这里的护士担负着大量的专业护理和生活护理任务。很多病人长期卧床,为了防止压疮产生,每天护士、护工都要为病人擦身两次,发现有污物、污渍时及时清理。两个小时翻一次身,并且给病人拍背、搓揉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为此护士长丁腊梅每天都在微信群里叮嘱病人压疮情况,仿佛压疮就是护士的“案底”,今年以来未发生一例病人压疮。

  曾经有一位患者体重200多斤,给日常护理的护士们带来挑战。每当翻身时,需要四人齐心协力。其中护士江善礼、马彩霞分别将患者左右手搭在肩上,顺手托住腰部,林希、周路云两人合力抬起腿,“1、2、3!”大家咬紧牙关、绷紧脸,四人合力终于将患者翻了过来。护士们熟练地给病人清洁擦洗、按摩、更换床单,一场翻身清洁下来,大家衣服已经浸满汗水。虽然是柔弱女生,但在ICU也要变身“女汉子”。

▲护士、护工在为病人做护理

  一名70多岁的脑中风患者长期卧床,排便不畅,护士景云玲、吕雪晴、雪梅看到这种情况后,立即带上手套,用手一点一点将大便抠出。一不小心,污物碰到吕雪晴衣服上,可她并未在意,在清洗更换衣服的同时,端来了一盆温水,用湿软布把老人擦洗干净。在看到这一场景时,老人一时间潸然泪下。“很多90后,有的甚至95后,在家里谁还不是个宝宝啊,哪干过这种活,但是到了咱们医院没一个娇气的。”护士长丁腊梅略带心疼而又自豪地说道。

▲护士在为病人换药

  为了让病人在医院尽量有家的感觉,护士们在不忙的时候会陪着他们说说话或者放音乐,或者会把家人的录音放在MP3里放给病人听,为病人加油打气,促进早日康复。时间长了,朝夕相伴,护士们对这些病人就像亲人一样,“爷爷、奶奶”这样喊起来。65岁的张阿婆因为脑血栓住院,一度危险,在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转危为安。“萍萍在哪,萍萍什么时候来?”期间护士王萍萍一直照顾她,转到普通病房后,张阿婆还惦记着让她去照顾。

  在ICU,病人就像孩子一样,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楼做检查也是两名医生、一名护士全程陪同。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做CT、高压氧,李鲁萍主任更是全程跟随进仓陪伴,确保病人安全。

  
学习型科室,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服务

  ICU病房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感受,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护士准确观察和监测各种仪器上的参数来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这就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神经外科ICU的护士除了吸痰、导尿、抽血、康复锻炼、还要熟练掌握专业的救护技能。

  “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尽职尽责,业务知识更要全面,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判断,才能照顾好病人。”ICU李鲁萍主任说道。

▲护士在为病人做检查,时刻关注病人身体动态

  除了日常的护理救治工作,ICU还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院的“护理大讲堂”,每周开展两次科室小讲课,以此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救治水平。“跟在我后面,会很累。”李鲁萍主任表示,希望大家不仅要会护理更要学会判断和处理,成为全面型人才。“累并快乐着,虽然累点,但是真的学习了很多东西。”进入蓝十字八年,转到ICU五年的护士长丁腊梅表示,李主任已然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在她和大家心中更是像自己母亲一样。

专业团队 时时创生命奇迹

  在ICU,生死博弈时刻都在进行。经常有其他医院的危重病人转送到这里接受治疗。有一位患者脑出血加肺部感染,转过来时,呼吸衰竭,重度昏迷,生命垂危,GCS评分只有3分(GCS评分,指的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估,轻度昏迷:12分到14分;中度昏迷:9分到11分;重度昏迷:3分到8分)。ICU团队迅速行动,针对其病情制定医疗方案进行抢救,并予以化痰、护胃、抗感染、高压氧等一系列康复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护理,该患者逐渐清醒,最终康复出院。

  “感谢李主任,感谢大家这么多天对我爱人的照顾,太辛苦你们了,我们家老头子终于醒了……”8月25日,该患者家属刘阿姨将一面锦旗送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ICU,并对李鲁萍主任、刘苏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病人家属为ICU科室送来锦旗

  自六月份以来,医院9楼神经外科ICU已经连续收到六面锦旗,这背后意味着六位病人逐渐稳定康复,牵动着六个家庭的心终于放下了,像这样的生命奇迹在ICU一直在不停上演。

  正是这样一个科室,集中监护、救治各种重症患者,被誉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正是这样一群医护人员,她们24小时坚守岗位,既要做病人病情的监护者,又要做病人生活的护理者和心灵的抚慰者;她们与死神博弈,与生命赛跑,一次次将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死神手中夺回……这里先后救治了“浙江好人”郑昌根、因车祸昏迷了240天的4岁小男孩亮亮、感动了无数网友因救母亲被打成植物人的小王艳……等一大批急危重症患者。

  她们不畏艰辛,默默地坚守在这片阵地上,用她们柔弱的双肩为急危重症病人筑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她们不辞劳苦,只为来自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她们忠于职业,无私奉献,只为那句曾经共同宣誓的誓言,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白衣天使的诺言。

▲ICU门口的奖牌十分醒目

  在ICU进门处,墙上挂着的“先进集体”、“优秀科室”奖牌赫然醒目。

  “这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用来提醒鞭策我们的医护人员,重症监护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丝毫懈怠,必须时刻警惕,严格要求自己,门开关之间,也许就是阴阳两隔!”李鲁萍主任说。

上一篇:迎接JCI认证|“团结战斗,勇往直前,去争取胜利!”

下一篇:重磅 | 上海出台“健康服务业50条”,高水平社会办医品牌迎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