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陆游
赤帜插城扉,
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
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
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
熟练试单衣。
立夏,是夏季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虽然早晚天气还会有些许凉意,但白天的气温已开始逐渐转热。在各地,多有与“立夏”相关的民间习俗,这一节气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公元前就已确立 象征青春活力
据文献记载,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是古时按照农历划分四季的夏季开始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发芽生长的植物到此时已经长大了。
《逸周书·时讯解》有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展现出这个节气物候景象变化的层次感。立夏前后,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清晰起来,大地上很快便出现蚯蚓掘土的景象,随后王瓜的蔓藤开始攀爬生长,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出场顺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这是夏天的“节气标准”。有趣的是,每年的“立夏”,往往都与“五四”青年节相邻相伴,也因此被称为“一年中最青春的时光”。
温差大易烦躁 脑血管病蠢蠢欲动
这个“最青年”的节气,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机勃勃,闹起“脾气”来动静也不小。立夏之后,气温大体呈现逐渐攀升之势,但由于正处在春夏之交,时常出现反复。较大的温差变化,加之雨后闷热潮湿,极易引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病等疾病。
据德州新闻网报道,2018年立夏期间,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共接到心脑血管疾病报警848起、呼吸系统疾病报警449起、肠胃炎报警13起。经初步统计,这些疾病在50岁以上人群患者中呈现集中高发态势。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李振并主任分析认为,以脑血管病为例,立夏时节初期的昼夜温差较大,对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史的患者,在这一阶段若不采取措施控制血压波动,可能使原有的疾病加重,进而增加脑卒中等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的几率。
在立夏中后期,天气热、气压低成为常态。此时,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容易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而大量排汗会带走人体的水分,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人体水分处于相对缺乏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出现头晕、胸闷、心慌和憋气等症状,脑梗死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尤其是“三高”人群和老年人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少吃油腻多喝水 规律作息不熬夜
根据立夏节气特点,李振并主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隐患的人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少吃油腻多喝水
天气炎热干燥的初夏,人们每天的饮水摄入量应至少达到2000毫升以上。由于早晨人体血液黏稠度会相对较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建议喝一杯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饮食方面要讲究“五低”,即低脂、低盐、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
二、规律作息不熬夜
夏季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适度锻炼身体能够有效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平时注意保持平和心态,尽量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
三、定期体检很重要
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监测,有条件者还可以每年做一次颈动脉彩超检查,早防早控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外出远行一定要随身携带药物,出现意外情况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