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男子被帕金森病缠上 DBS手术后他不再被“颤抖”束缚

2020-03-26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视频中的主人公,是年逾五旬的患者虞大叔(化名)。近期,患有帕金森病的他,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进行了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

  “看到诊断结果一下子懵了”

  今年53岁的虞大叔,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已有5个年头了。“听说这个病多有遗传倾向性,我们家老老少少没人得过这样的毛病,怎么偏偏就我患上了呢?”至今,虞大叔还大惑不解。

  生活在农村的虞大叔从小跟着长辈务农。后来,随着乡镇兴起办厂“热潮”,为了能多赚点钱,虞大叔进了当地乡办的塑料制品厂,从事塑料薄膜一线生产工作。虽然每天要忍受刺鼻的气味,但劳动强度比务农要轻松不少。

  像大多数家庭顶梁柱一样,这些年虞大叔靠着勤劳工作,置办了家业,养儿育女。虽然生活条件算不上富裕,一家人也和和美美。但在五年前,虞大叔开始觉得自己左手有点不听使唤,一直抖动不止。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其患上了帕金森病,拿到诊断报告的虞大叔当场懵了,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实际上,帕金森病的隐患,可能很早就已潜伏在虞大叔身边了。根据由中华医学会等共同编著的《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以下简称《指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具有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特征性症状,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便秘、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 环境因素被指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

  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帕金森病与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指南》罗列的帕金森病危险因素包括:

  1.高龄: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40岁以前发病较为少见,提示高龄与发病有关。

  2.环境因素:如接触吡啶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分子结构类似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可能是病因之一。

  3.遗传因素:帕金森病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有报道约10%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为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因素可使患病易感性增加,但只有在环境因素及年龄老化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发病。研究显示,农业环境,如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以及遗传因素等是帕金森病比较确定的危险因素。居住在农村或橡胶厂附近、饮用井水、从事田间劳动、在工业化学品厂工作等也可能是危险因素。

  行DBS手术后症状改善

  在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治疗前,他一直通过规律服用药物来控制缓解症状,但从去年中旬开始,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左手抖动加剧,影响生活。虞大叔为此情绪烦躁,睡眠质量也很不理想。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主任介绍,帕金森病发病早期病情进展较快,合适的药物可以延缓病情进展。通常这一阶段被称作“蜜月期”,患者服用较少种类和较小剂量的药物,即可获得满意而持续的效果。

  但“蜜月期”并不长久,一般在服药3-5年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难以克服的运动障碍并发症。一方面表现为“剂末现象”,即药效的持续时间缩短,上一次药物的作用常常不能维持到下一次吃药前,导致手脚僵硬,活动受限制;另一方面则可能表现为“异动症”,即服药起效或药效消失后,不由自主地抖手脚扭头颈,就像在跳舞。患病时间越久,药物治疗效果逐渐下降,调整用药也会越来越困难。

  ▲ 刘伟钦主任进行DBS手术

  ▲ 工程师为患者进行开机调试

  “一旦药物蜜月期消失,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刘伟钦主任表示。结合虞大叔既往病史,在完善相关检查并对治疗方案开展审慎评估讨论后,科室团队认为,可通过双侧丘脑底核电极刺激器(DBS,又称脑起搏器)置入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在明确告知手术风险并获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刘伟钦主任为虞大叔进行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经过对脑起搏器开机程控调整参数,虞大叔“不听话”的左手终于“安分”下来,不再剧烈抖动。“恢复正常的感觉很好,谢谢刘大夫!”虞大叔激动地表示。

  DBS开机后仍应坚持服药

  2020年春节期间,刘伟钦主任收到了虞大叔家人通过微信发来的拜年祝福。虽然,在今年春节期间,由于新冠肺炎引发的疫情来势凶猛,各地为了阻断新冠病毒而采取了“封闭式管理”,这给虞大叔的后续康复治疗带来了些许麻烦。

  “晚上还是睡不太熟怎么办?”、“刘主任,最近早晨起来没吃药时手又有点抖了”……面对家属的求助,刘伟钦主任耐心解答并提供帮助,他建议虞大叔首先要放松心情,适度关注权威疫情信息,不要过于紧张焦虑,可以通过挖掘日常爱好、多和亲朋好友聊天交流来分散注意力。同时,置入“脑起搏器”后,仍需要坚持遵医嘱服用药物。一番耐心周到的解释,获得了虞大叔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刘伟钦主任表示,像虞大叔这样在DBS术后遇到的情况并不少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置入“脑起搏器”后,电刺激发挥着“电子药物”的作用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吃药。在DBS开机之后半年内,患者需要及时反馈身体状况,定期随访。必要时,还需要对刺激参数及服用的药物种类和药量进行多次调整,配合心理疏导及适当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的治疗强调的是及时和规范。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现已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专病门诊由有着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领衔,多位国内脑科疾病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持,组成专业治疗团队,为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实行一对一病情诊断,制定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拥有领先的现代化脑科疾病诊疗设备,包括:飞利浦全数字Ingenia 3.0T及1.5TMRI、超高端128排256层iCT、双C臂DSA、DR、彩超、高压氧舱群、全数字化Hybrid-OR复合手术室、美国尼高力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等,将为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专病门诊的开设,将有助于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规范的、长期的疾病治疗和管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34岁女子饱受癫痫折磨12年 杨忠旭教授助其重燃生命希望

下一篇:脊髓神经电刺激置入术,为重症脑病昏迷患者打开了希望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