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回顾
年逾五旬的周建明(化名)患帕金森病已有10年,长期服药控制症状。去年9月,周建明的妻子突发急性脑出血。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却自此无法说话,右侧肢体行动不便,生活需要家人照顾。此时,周建明病情也明显加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生活难以自理,整个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他儿子身上。去年年底,孝顺的儿子带周建明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治疗。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刘伟钦主任成功为患者行DBS手术,术后经脑起搏器开机调试,周建明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有关周建明此前治疗的经历,请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 去年术后出院前,周建明曾为刘伟钦主任团队送上锦旗
他重又扛起做丈夫的责任
最近,周建明又来到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因为对自己的帕金森病治疗效果很满意,加之住院期间了解到医院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具备专业优势,觉得这里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值得信赖,周建明联系了刘伟钦主任,将此前急性脑出血的妻子钱女士(化名)送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与刘伟钦主任一见面,两人既是医患关系,现在更是好友关系。周建明开心地告诉刘主任,所幸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进行的DBS手术很顺利,脑起搏器开机程控调试后,原本困扰他多年的肢体僵硬和震颤改善明显。亲朋好友见到周建明时,都夸赞他“看不出是个帕金森病人了”。
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肆虐期间,周建明不仅不再需要由家人照料生活起居,还可以亲力亲为照顾行动不便的妻子,喂饭、擦身、上洗手间……用有力的双手,重新承担起作丈夫的责任,“解放”了一直为这个家操劳的儿子。另一方面,他还进行力所能及的康复锻炼,坚持慢跑、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真想不到还能回归工作岗位”
3月,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遏制,化工设计科班出生的他,受邀参加某大型化工新建项目反应釜的设计工作,将前往祖国的大西北长期工作生活——因帕金森病无法正常工作多年后,周建明重新回归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 如今,周建明画图已能做到“横平竖直”
“以前写字划线手要抖,走路也走不好,这份工作是完全不可能胜任的,真想不到还有机会重新回归岗位!”说这句话的时候,周建明有些泪目了。这次来医院前,他已只身前往西北开始项目草图设计工作,之所以要不远千里赶回来,除了送脑出血的妻子来医院治疗,还想再次感谢刘伟钦主任。
周建明亲切地拉住刘伟钦主任的手,分享他拍摄的大漠风光,讲述沿途的风景。而当看到自己治疗的患者恢复如此之好,刘主任也非常开心,但他还是再三叮嘱周建明,要按医嘱坚持规律服药,规律作息,坚持康复锻炼。“大漠地区医疗条件不比这里啊,自己要多注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作息一定要有规律。”
开启新的人生目标
说起自己的儿子,周建明感激中带着一丝愧疚。这些年来,儿子始终尽心尽力照顾周建明,尤其是在周建明妻子不幸脑出血之后,所有的家庭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儿子身上。“以前症状一严重,我就会觉得心烦绝望,时常对儿子发脾气,他都默默忍受着。”
如今,随着周建明回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儿子终于有时间精力筹划自己新的人生。周建明的儿子有多年酒店管理经验,他一直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餐饮品牌,却因需要照顾被疾病折磨的双亲而耽搁了。随着父亲帕金森病症状的明显改善,已不需要陪护照顾,儿子终于可以放心地与朋友合伙开饭店,当起了小老板,开启创业之路。“希望疫情过后餐饮消费能快速反弹,五一假期里欢迎你来吃小龙虾!”父子俩向刘伟钦主任发出盛情邀约。
▲ 周建明和刘主任畅谈理想和人生
当然,周建明自己也有新的奋斗目标——组织帕友会,让更多像他一样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人们,找到信心和勇气。“我也曾一度彷徨、颓废甚至绝望,但现在已经重新找回了自我。”周建明很愿意将自己的“抗帕”经历与病友分享,希望通过组织活动,鼓励大家一定要牢牢掌控自己的命运,坚定地对抗帕金森病。
人到中年,
一睁开眼睛,
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却没有人可以让他依靠。
现在,周建明一家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因为他们坚信:太阳总会升起,光明总会到来!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像其他慢性病一样,帕金森病会对患者及其家庭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长年和帕金森病打交道,刘伟钦主任很清楚病患和家属面对着怎样的压力和负担。
他再次提醒广大“帕友”,随着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药物或DBS手术方法,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因此,广大患者务必要正确认识帕金森病,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