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技术前沿 助推学科发展︱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大讲堂第五期顺利开讲

2023-06-12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6月8日下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大讲堂第五期顺利开讲,神经外科6B病区潘仁龙主任和神经内科7A病区张静波主任聚焦脑科学技术,结合临床实际,分别主讲了“慢性意识障碍脊髓刺激电极植入促醒治疗”、“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两个主题。项耀钧院长、周克祥副院长出席讲座,医院临床科室主任、医护骨干百余人通过线上线下踊跃参与。本次大讲堂由医务科朱细海科长主持。

▲ 本次大讲堂由朱细海科长主持

  意识障碍是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随着急诊与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神经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昏迷患者比例却越来越高。而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不但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诊疗手段对昏迷患者进行促醒,加速其功能恢复,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 潘仁龙主任正在授课

  神经外科6B病区潘仁龙主任指出,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需求激增,慢性意识障碍的检测,评估以及干预方式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是国内较早涉足脑复苏临床研究的脑病专科医院之一。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脑复苏学科作为医院重点学科,以潘仁龙主任、李士其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不断探索脑促醒治疗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以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电生理等多学科协作,脊髓刺激、高压氧、亚低温治疗等多手段结合的特色治疗体系。医院已成为华东理工大学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基地。

▲ 医院成为华东理工大学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基地

  潘仁龙主任结合多个临床治疗病例进一步讲解道,科学评估、时间窗选择和促醒方法是“植物人”促醒的三大关键要素。随着脑机接口投入临床应用,医生可以更直观全面地掌握患者的意识状态,实现意识障碍诊断与评定、预后判断。对评估后符合指征者,通过脊髓神经电刺激技术(SCS)进行促醒治疗。迄今为止,医院已成功开展SCS手术14例,其中3例封闭气管,5例意识清醒,2例昏迷患者恢复浅意识状态,3例术后经脑机接口系统评估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1例刚完成手术者尚处于术后观察期。潘主任精彩详实的讲解,让大家获益匪浅。

  在临床上,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多丧失表达能力,不能很好配合检查,这给医生了解、判断病情以确定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带来很多困难。同时,意识障碍的病因复杂多样,涉及临床学科众多,及时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经内科7A病区张静波主任从意识障碍的概念、意识障碍的分类、意识障碍的鉴别诊断三部分,结合自己临床诊疗经验和多个病例,通过丰富的影像学资料,着重就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 张静波主任正在授课

  张主任指出,诸如脑出血、急性脑梗死、脑外伤等具有神经系统NS局灶体征,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缺乏局灶体征但伴脑膜刺激征的患者,起病往往以分秒计算。救治这样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而在生活中,还有大量患者因中毒(如安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代谢性脑病等原因,可表现出只有意识障碍,但缺乏脑膜刺激征及局灶定位体征,这就需要及时判断意识障碍类型,通过陪护者了解患者病情演变进展,发病前有无外伤、中毒,有无特殊诱因,了解患者生活环境、平日状态、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平日药物应用情况,有无大量饮酒及药物滥用病史等等。接诊患者后,要及时监测生命体征,除神经系统查体外不能忽视内外科查体,及时完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以确保临床救治的及时有效。“干货满满”的内容和张主任诙谐生动的讲解相得益彰,让大家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养分”。

▲ 现场开展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和探讨

  近两个小时的大讲堂,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围绕相关临床问题开展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和探讨。

▲ 项耀钧院长讲话

  项耀钧院长作总结讲话时表示,大讲堂是医院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大家搭建了良好的学术研讨和交流的平台。活动开展至今,既有理论知识传授,更有临床经验分享,充分展示了学科前沿成果,剖析了临床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复杂问题,很好地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希望大家能够“教学相长、以学促进”,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能力,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医教研协同发展,为打造学院派医院贡献力量。

上一篇:防治卒中 你我同行——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开展“5.25世界预防中风日”公益活动

下一篇:直播预告 │ 6月20日晚20:00,第四届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学术国际高峰论坛,即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