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中医专家朱宝宽妙手解病痛,患者感恩送锦旗

2021-11-02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10月23日,周六,晴。08:00刚过,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门诊大厅15号中医科诊室外候诊区因疫情防控需要,隔座的患者渐渐多了起来。

  今天,是中医科朱宝宽医生的门诊日。等候的患者,大多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既有复诊的,也有慕名第一次来就诊的。

  诊室内,行医五十余年的朱宝宽医生开始接诊。亲切、和蔼、面带微笑,几十年依旧。青丝成了银发,是岁月给予的沉淀。

  多年来,朱宝宽医生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特别对脑科领域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和成绩。

  今年5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特设“脑病中医专科门诊”,聘请朱宝宽医生坐诊,服务广大患者,受到欢迎和好评。

  蓝十字铁杆微信粉丝带邻居一起来看病

  为了等老邻居一起来院,沈卫国(化名)来得有些晚。老邻居头晕多年了,求医治疗后断断续续复发,热心肠的老沈遂建议老邻居找朱宝宽医生看看。

▲ 朱宝宽医生正在为患者诊治

  74岁的老沈是一位来院复诊的脑梗患者。自2013年首次脑梗以来,过去的这些年病情一直不太稳定,几乎每年都会因脑梗住院。

  头晕、脚掌麻、走路不稳、失眠是老沈多次中风后落下的后遗症,不能外出,大多时候只能躺在床上休息。

  “那时走几步就会头晕!”老沈回忆说,需要老伴寸步不离地照顾。后来,从我院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朱宝宽医生出诊信息,立即预约就诊。

  多年来,老沈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的动态,医院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阅读,每一次公益活动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会来参加。

  通过阅读微信公众号文章,也了解了很多医学知识,也认识了很多医生。比如神经内科5A病区主任李振并、康复科主任姚金荣等等。

  自今年5月中旬以来,朱宝宽医生每周六的门诊日,老沈都会乘公交来院复诊治疗。如今,头也不晕了,脚掌也不麻了,走路也稳了,睡眠也有了很大改善。

  病情的极大好转,老沈的生活方便了很多。早上,独自在小区附近公园散步。晚饭后,会在小区走走,不再需要老伴陪同。

  “现在我这么好,全靠朱医生的治疗。”老沈感激地说,没有朱医生的精心治疗,我的起居和日常生活就没这么方便了,今天来送一面锦旗,以表谢意。

▲ 老沈向朱宝宽医生赠送锦旗

  735路公交车可直达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每次复诊,老沈从家出发,十分钟走到公交站台,乘735路约半小时到达我院。

  这段不远的来院求医之路,以前因担心发生意外,每次都需要老伴陪同。经过朱医生多次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现在复诊老沈每次都自己一个人来。

  脑梗后坚持上下楼梯训练盼返工作岗位

  与老沈一样,脑梗患者严明(化名)也是自己一个人来院复诊。因事耽搁,10:50才到医院,比以往来得稍晚些。

  约一年前,从事律师工作的严明突然中风,救治后落下后遗症:右侧肢体不灵活,右腿抬起困难,走路不稳,右臂抬起困难且时有痛,舌右倾,嘴右歪,口齿不清。

  在他院进行了康复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几个月前,经朋友介绍,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求诊朱宝宽医生。

▲朱宝宽医生正在为严先生诊断

  “你看,我可以走得很好了!”诊室外候诊的严明在大厅来回走着向病友们高兴地介绍说,现在话也能讲清楚了,走路也稳当了,右臂也能抬起来了。

  明显好转的病情,是医患共同努力的结果。每周六从浦东家乘近两小时地铁,坚持来院复诊,评估上次治疗效果,再做巩固治疗。

  平时居家期间,每天早上坚持走楼梯,进行康复训练。从20楼家出发,爬至28楼,再下到底楼,再爬到20楼家。

  “35分钟走完!”严明自信满满地说,每天晚饭后还会在小区走上半小时。这些自行康复训练和来院复诊,不再需要家人陪伴。

  见着病情一天天好转,严明也急切地盼着早点重返工作岗位,上有八十多岁的母亲要赡养,下有子女要抚养,“压力不小!”

上一篇:走进 “认知症”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为平吉邻里中心居民进行科普宣教活动

下一篇:优质服务 | “百岁”寿诞心愿成真 家属送蛋糕分享喜悦